中析研究所檢測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8號院1號樓1層121[可寄樣]
投訴建議:
010-82491398
報告問題解答:
010-8646-0567
檢測領域:
成分分析,配方還原,食品檢測,藥品檢測,化妝品檢測,環境檢測,性能檢測,耐熱性檢測,安全性能檢測,水質檢測,氣體檢測,工業問題診斷,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檢測,橡膠檢測,金屬元素檢測,礦石檢測,有毒有害檢測,土壤檢測,msds報告編寫等。
發布時間:2025-04-10
關鍵詞:曲霉裝片檢測
瀏覽次數:
來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
因業務調整,部分個人測試暫不接受委托,望見諒。
曲霉屬真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既是重要的工業微生物(如黑曲霉用于檸檬酸生產),又是常見的食品污染源和機會性致病菌(如煙曲霉引發肺部感染)。曲霉裝片檢測是通過顯微形態學觀察對樣本中曲霉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核心技術,在食品安全、藥品生產、臨床診斷和環境監測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該技術通過特異性染色與顯微成像結合,可直觀識別分生孢子頭、頂囊、分生孢子梗等特征結構,為微生物污染溯源、致病性評估提供直接證據。
本檢測技術適用于以下場景:
通過乳酸酚棉藍染色法顯現菌體結構,觀察分生孢子頭的形態(放射狀/柱狀)、頂囊形狀(球形/燒瓶形)、分生孢子著生方式等關鍵分類特征。可區分黑曲霉(分生孢子頭黑褐色)、黃曲霉(分生孢子鏈呈輻射狀排列)等常見菌種。
采用平板傾注法或膜過濾法,在PDA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上培養后統計CFU(菌落形成單位)。需注意區分曲霉與其他絲狀真菌(如青霉)的菌落特征:曲霉菌落多呈絨狀,邊緣整齊,顏色隨種屬變化(黑、黃、白等)。
配套進行黃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的HPLC檢測,揭示污染菌株的產毒能力。重點檢測對象包括糧食加工品(檢出限≤5μg/kg)和飼料原料。
采用PCR擴增β-tubulin基因或鈣調蛋白基因進行種屬確認,適用于形態學不典型樣本的輔助鑒定,檢測靈敏度可達10²孢子/g。
通過微量肉湯稀釋法測定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藥物的MIC值(最低抑菌濃度),指導臨床用藥方案制定。
使用奧林巴斯CX23生物顯微鏡(400×)觀察載玻片樣本,配備冷光源系統減少熱干擾。固體樣本需經無菌研磨制成1:10稀釋液,液體樣本直接取1mL進行膜過濾(孔徑0.45μm)。
采用改良乳酸酚棉藍染色法:將樣本與染色液(含0.05%棉藍、20%乳酸)以1:3比例混合,60℃水浴加熱10分鐘增強染色效果。染色后樣本在油鏡下可清晰顯示隔膜菌絲和分生孢子鏈。
配置尼康DS-Ri2數碼成像系統,通過NIS-Elements軟件進行圖像分析,測量分生孢子直徑(黑曲霉典型為3-5μm)、分生孢子梗長度(煙曲霉約200-400μm)等量化參數。
使用梅里埃全自動菌落計數儀進行CFU統計,配合PDA培養基(培養條件28℃±1℃,5-7天)。設備內置AI識別算法可自動排除鏈格孢霉等干擾菌落,計數誤差≤5%。
應用安捷倫1260 Infinity II液相色譜系統,配置熒光檢測器(激發波長365nm,發射波長435nm)。色譜柱選用C18反相柱(4.6×250mm,5μm),流動相為甲醇-水(55:45),流速1.0mL/min,柱溫30℃。黃曲霉毒素B1保留時間約8.2分鐘,定量限0.1μg/kg。
當前檢測體系融合傳統形態學與現代分子技術的雙重優勢:顯微鏡檢測成本低廉、操作快捷,適合現場快速篩查;qPCR和二代測序技術則顯著提升混合污染樣本的解析能力。值得關注的是,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自動顯微圖像識別系統(如賽默飛OncominePathAI)已實現曲霉分生孢子頭的特征捕捉準確率達98.7%,大幅降低人工判讀的主觀偏差。未來發展方向將聚焦于便攜式拉曼光譜檢測儀、微流控芯片等現場快速檢測設備的集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