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析研究所檢測中心
400-635-0567
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
公司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8號院1號樓1層121[可寄樣]
投訴建議:
010-82491398
報告問題解答:
010-8646-0567
檢測領域:
成分分析,配方還原,食品檢測,藥品檢測,化妝品檢測,環境檢測,性能檢測,耐熱性檢測,安全性能檢測,水質檢測,氣體檢測,工業問題診斷,未知成分分析,塑料檢測,橡膠檢測,金屬元素檢測,礦石檢測,有毒有害檢測,土壤檢測,msds報告編寫等。
發布時間:2025-04-10
關鍵詞:鞋類耐黃變檢測
瀏覽次數:
來源: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
因業務調整,部分個人測試暫不接受委托,望見諒。
鞋類產品在日常使用或儲存過程中,受光照、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影響,常會出現材料表面泛黃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黃變"。黃變不僅影響產品外觀,還可能降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度。耐黃變檢測作為鞋類品質控制的重要環節,通過模擬實際使用環境,評估材料抵抗黃變的能力,為產品研發、質量把控和標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隨著消費者對鞋類產品外觀耐久性要求的提升,耐黃變檢測已成為鞋類生產企業、檢測機構和市場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領域。
耐黃變檢測主要適用于各類鞋用高分子材料,包括:
特別適用于白色或淺色系鞋類產品,以及需要長期暴露在光照環境中的運動鞋、戶外鞋等。檢測對象涵蓋成品鞋、半成品及原材料,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監控。
紫外線老化黃變 模擬自然光照中紫外線輻射對材料的影響,評估材料在長期光照下的抗黃變能力。通過測量試樣在特定波長紫外線照射前后的色差變化,量化材料的耐候性能。
熱氧老化黃變 檢測材料在高溫環境下的氧化穩定性,適用于評估倉儲、運輸過程中因溫度波動導致的黃變現象。通過加速老化實驗預測材料在實際儲存條件下的顏色保持能力。
臭氧老化黃變 針對橡膠等含不飽和結構材料,檢測其在臭氧環境中的抗老化性能。臭氧分子與材料分子鏈反應引發的黃變現象在運動鞋氣墊、橡膠大底等部件中尤為常見。
遷移性黃變 評估材料內部添加劑(如抗氧化劑、增塑劑)向表面遷移導致的黃變,常見于PVC人造革等含增塑劑材料。通過高溫高濕環境加速遷移過程,檢測材料配方合理性。
接觸性黃變 檢測不同材料接觸時(如皮革與橡膠粘接處)因物質遷移引發的界面黃變,對多材料復合鞋款的質量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GB/T 3903.9-2021《鞋類 整鞋試驗方法 耐黃變》 中國國家標準,規定了整鞋在紫外線照射下的耐黃變性能測試方法及評價體系。
ISO 105-B02:2014《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第B02部分:耐人造光色牢度》 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光照色牢度測試標準,適用于鞋用紡織材料的耐光性評估。
ASTM D1148-07《橡膠變質-可見裂化或紫外線照射變色測定》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專門針對橡膠制品的紫外線黃變檢測方法。
SATRA TM169《材料耐光照變色測試》 國際鞋業權威機構SATRA制定的測試方法,采用氙弧燈模擬全光譜光照環境。
QB/T 4672-2014《人造革合成革試驗方法 耐黃變的測定》 行業標準,詳細規定了人造革類材料的耐黃變測試流程和判定規則。
1. 紫外線老化試驗 采用紫外線老化試驗箱(如Q-Lab QUV系列),配置UVA-340燈管模擬295-365nm波段紫外線。試樣置于50±3℃環境,輻照度0.76W/m²@340nm條件下持續照射6-72小時。測試前后使用色差儀(如X-Rite Ci64)測量CIE Lab*色空間值,計算ΔE色差和YI黃變指數。
2. 熱氧老化試驗 使用熱老化試驗箱(如Memmert UF110),設定溫度70±2℃,相對濕度50%±5%環境,將試樣懸掛在黑暗環境中72小時。通過對比老化前后試樣表面色度變化,評估材料熱穩定性。
3. 臭氧老化試驗 配備臭氧濃度控制系統的老化箱(如ATLAS OT-R型),維持50±5pphm臭氧濃度,溫度40±1℃條件下進行48小時暴露試驗。特別關注試樣表面裂紋和顏色變化的關聯性。
4. 遷移性黃變試驗 采用恒溫恒濕箱(如ESPEC PL-3J),設置溫度60±2℃、濕度90%±5%環境,將試樣與標準白棉布疊合加壓(4kPa)放置72小時。通過白棉布沾色程度評價遷移黃變等級。
儀器配置要點:
隨著鞋類材料技術的革新和環保要求的提升,耐黃變檢測正從傳統的經驗判斷轉向精準量化分析。新型檢測技術如光譜成像分析、分子鏈斷裂度檢測等方法的引入,使得黃變機理研究更加深入。生產企業應建立從原材料篩選到成品檢測的全流程質量控制體系,結合具體產品使用場景選擇適宜的檢測方案,在保證產品美觀度的同時,推動行業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檢測機構則需持續更新設備和方法,為行業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服務,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