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業務調整,部分個人測試暫不接受委托,望見諒。
皮革色牢度試驗——耐水漬色牢度檢測解析
簡介
皮革作為廣泛應用的天然或合成材料,其顏色穩定性是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耐水漬色牢度(Water Spotting Fastness)是評估皮革在接觸液態水或潮濕環境時顏色保持能力的關鍵測試項目。該檢測模擬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濕潤環境(如雨水、冷凝水或清潔水漬),通過量化顏色變化程度和沾色現象,判斷皮革制品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尤其在服裝、鞋類、箱包等領域,耐水漬色牢度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和消費者體驗,因此成為生產企業和質檢機構的核心關注點。
適用范圍
耐水漬色牢度檢測適用于各類皮革材料及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
- 成品皮革:如服裝革、鞋面革、家具革等;
- 涂層皮革:經過涂飾處理的皮革需驗證涂層的耐水性能;
- 復合材質:皮革與其他材料(如紡織物、塑料)的結合體;
- 特殊處理皮革:如防水處理、染色后固色工藝的樣品。 該檢測尤其適用于戶外用品、汽車內飾等對潮濕環境耐受性要求較高的領域。
檢測項目及簡介
耐水漬色牢度檢測主要圍繞以下兩個維度展開:
- 顏色變化(Color Change) 評估皮革表面接觸水漬后,因染料遷移或材料結構變化導致的顏色差異。例如,深色皮革可能出現泛白,淺色皮革可能發生局部變暗。
- 沾色程度(Staining) 檢測水漬作用后,皮革顏色是否向接觸的其他材料(如里布、襯墊)轉移。此項目驗證染料的固定效果,避免使用過程中污染其他物品。
此外,部分檢測方案會延伸評估皮革的物理性能變化,如硬度、柔軟度或表面光澤度,以全面分析水漬對材料的影響。
檢測參考標準
耐水漬色牢度檢測遵循國際及行業通用標準,主要包括:
- ISO 15700:2015 《皮革—色牢度試驗—耐水漬色牢度》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核心方法,規定樣品制備、測試條件及評級流程。
- AATCC 107-2019 《耐水漬色牢度測試方法》 美國紡織化學師與印染師協會標準,適用于皮革與紡織品的復合測試。
- GB/T 22700-2019 《皮革色牢度試驗方法 耐水漬色牢度》 中國國家標準,與ISO方法兼容,增加對濕熱氣候環境的適應性要求。
- IULTCS/IUF 470:2020 國際皮革工藝師與化學家協會標準 針對特殊處理皮革(如防水涂層)的擴展測試指南。
檢測方法及儀器
耐水漬色牢度檢測流程分為樣品處理、測試執行和結果評級三個階段,需結合專用儀器完成。
1. 樣品制備
- 取樣要求:從成品或半成品中裁取尺寸為10×4 cm的試樣,確保包含不同染色區域(如拼接部位)。
- 預處理:將試樣置于標準溫濕度環境(20±2℃、65% RH)平衡24小時,消除環境干擾。
2. 測試流程
- 濕潤處理:使用滴管或噴淋裝置在試樣表面均勻施加蒸餾水,水量控制在0.5±0.1 mL/cm²。
- 模擬壓力:覆蓋標準棉布(如GB/T 7568.2規定的多纖維布),施加5 kPa壓力并保持4小時。
- 干燥條件:移除棉布后,將試樣置于40℃烘箱中干燥1小時,隨后在標準環境下平衡。
3. 評級方法
- 顏色變化:采用灰度卡(如ISO 105-A02)比對處理前后試樣的色差,等級分為1~5級(5級為無變化)。
- 沾色評估:使用沾色用灰色樣卡(ISO 105-A03)判定棉布上的顏色轉移程度,等級同樣為1~5級。
4. 關鍵儀器設備
- 耐水漬色牢度測試儀:如SDL Atlas的Water Spotting Tester,可精準控制壓力與濕潤量。
- 標準光源箱:提供D65光源環境,確保顏色評估的一致性(如VeriVide CAC系列)。
- 恒溫恒濕箱:維持測試環境穩定性(如Binder KBF系列)。
- 分光測色儀:量化色差ΔE值(如X-Rite Ci64)。
總結
耐水漬色牢度檢測通過模擬實際使用場景,為皮革制品的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企業需根據產品用途選擇適用的標準與方法,并結合自動化儀器提高檢測效率。隨著環保法規的加強和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升,該檢測在皮革工業中的重要性將持續凸顯。未來,融合人工智能的色差分析系統與快速檢測技術有望進一步優化檢測流程,推動行業向高精度、高效率方向發展。
復制
導出
重新生成
本文網址:http://www.pacomdata.comhttp://www.pacomdata.com/huazhuangpinjiance/27230.html